新闻中心 /News
博鱼官方网站创建一所随身携带的自我成长学校
博鱼官方网站创建一所随身携带的自我成长学校2023年上班日的最后一天,我一直加班到晚上近七时到家。和婉容姐约访时间七点半,困顿中仍然坚持连线,直觉上某些灵感将碰撞闪现。新的一年来临,一场深聊也是仪式感的回望与看见。开门见山,她兴奋地讲起麓湖。“精神入住”多年,2022年她终于搬入了这片向往许久的社区。位于成都南端,天府新区,从前双流机场旁边著名的出产双流兔头之地。
她的语速偏快,连珠炮一样发射出来,似乎未经思索便出口成章。叙述中我在脑海里飞快脑补:8300亩土地,建筑面积1100万平方米,10年间50家世界级设计公司,100多位全球顶尖设计大师参与设计,形成涵盖产业、创意、教育、公园、街区、商业多功能的 MIX 之城。
麓湖的湖是人造的,一个个人文空间被打造成“城市活性博物馆”。居民临水依山而居,在“触碰人的真实需要”和“去中心化”的社群理念中,更多人站在舞台中央分享快乐。10年间成立了180个社群,2023年麓湖社群活动已超过3300场。
在这片乐土中,婉容和另外两位主理人喵姐、柯柯创办了枫藤读书会。枫藤是植物爬山虎的学名,参与者们是对生活有着极致态度的向光前行者,在全学科通识化的主题阅读中,将更大视野投向社会,立足社区,探索多元的终生学习体验。
2023年,枫藤举办了自流量创业、“见牛人”传记系列、历史、心理学等十几个主题读书活动。每个主题读十本书,每次活动设立一个主持人、领读人、时间官和分享嘉宾。每场活动中,领读人成为书籍精华的提炼粹取者,拆解架构,抛出结论与观点,还必须按要求做好一级、二级论据的支撑。
一年时间里,每周六场活动,有时一天就有两三场读书会。创建起三个读书社群,拥有近1000名读者粉丝。不仅麓湖社区,成都市区的很多读者,特别是年轻人也慕名而来,共创生态,微光生长。
“我们在为自己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,每周都有新朋友碰撞,每天都有变化成长。学习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,相信在一起就会有好事发生。”
婉容说,更多普通人成为领读人、主持人、分享嘉宾,站在从未想象过的舞台散发光芒,肉眼可见地进步生长。每次来读书会的人有多有少。有二三十个人的“人气”大场,也有四五个人的微型小场。有一次,她领读《箭术与禅心》这本书,现场就来了一个年轻人。从一开始心里犯嘀咕到完全投入其中,“多么好的一本书”,沉下心来在每一个当下臣服细察,哪怕就连接到一个人,一颗心,这份分享与启迪也是值得美好的。
2023年最后一周,枫藤举办了六场读书会。从周二的人气场“国学经典’,到周五三场、周六两场密集安排,《穷查理宝典》《业力管理》《业力管理》《被讨厌的勇气》、一场新年音乐会……在那场特别的音乐会上,她和伙伴们真诚起舞歌唱,在朋友圈写道:
“感受到世界就在我们的身体,她跳动、她起舞、她鲜活,她和我们在一起。我们跳出全然的自在与喜悦,跳出了觉醒者与彻悟者的生命之流。”
每一个人变得鲜活自信,在枫藤持续学习生长,成为生存的赢家,生活的赢家,生命的赢家。婉容说,这个赢,自己说了算。
婉容今年50岁,今年5月退休。事实上她在40岁时就已经“退休”。但用她的线岁时,她从一家建筑设计院的财务分析岗位离职。离职的原因,是每天两小时可以做完的工作,非得呆八个小时,她觉得是在浪费生命。那时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,离职后她没有马上找一份工作,而是开始重新上课学习,把之前想学没时间学的东西都重新“补”了课。
“那两年我学画画、瑜伽、英语、日语、茶道、插花、书法,学所有想学的东西,每年花的学费比儿子上课的费用还多。”
每周、每天密集的学习安排,她乐此不疲。四十岁,她突然找到了“自我觉醒”的感觉,开始认识与探索自己。而从前,她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、结婚生子。再从前,她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四川峨嵋,在一所从未有过考上大学记录的厂子弟校,毫无压力地玩耍读书。转入重庆另一所子弟学校后,随外婆外公一起生活的她依然感到放松自由,读技校、上高考学财会专业,毕业后在好几家私企做过财务工作。
她在松散自由的环境下成长,没有受过学习的痛苦的折磨,想看书学习的动能也从未被压制。好像一颗种子,埋藏在心里许多年。“你是适合读书的。”有一天,爱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打动了她。她想起了从前自己很多学习的愿望,她想过另一种生活,成为另一种人。
按照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观点,人们在早年经历中未经满足的愿望,都会被关进一个密闭的房间,总有一天会通过象征、修饰或升华的方式流露表达出来,成为一个人最与众不同,影响他人和世界的特质。
四十岁时,婉容蓬勃而出的学习热情,依然来自儿时的那个梦,那个自由松散中种下的种子。只不过,这种热烈从四十岁开始,不早也不晚。
那两年密集学习中,婉容最喜欢的是茶道,觉得“愿为她陪伴终生”。她学习了茶道初中高级,去福建、拜访茶人,也渐渐萌生了开一个“茶空间”的想法。如何经营一个茶馆,她并没有经验。脑子里想的还是如何延续她的学习之道,把茶空间变成一个问道交流的场所。她把自己喜欢的书法、插画、水彩画、茶道、英语角课程搬到了茶空间,请老师上课,举办读书会,带领大家领读讨论。
婉容说,那几年茶空间没有赚什么钱,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赚钱的念头。她的心思全在学习,在生活中千方百计寻找学习和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的方式,把任何时间、任何地方都变成学习的机会。
对于婉容来说,四十多年的人生中,儿时自由散漫的生长时光里,她没有想过赢。四十岁后的“觉醒”时光中,她把学习和体验当作一种赢。一所正在建造、随身携带的自我成长学校,便是人生最大的丰“赢”。
我与婉容在运营社群里认识。2023年初我准备开办一个写作疗愈训练营,听说她在做365天写作工作坊,带着好奇与她有了连接。看她发的每日书写打卡,每月连线直播,每季度点评回顾,密集的线下读书会,在视频号里聊阅读写作。
容貌上,她有着这个年龄女性的知性,更有一份真实。镜头前清晰地看得清她额前的白发,一缕缕,一丝丝,初略为扎眼,久了反而自然。她说话略带川音,语速快而清晰,逻辑绵严知识密集,像海浪一样层层涌来,考验着你思辨反应的速度。而语气,温和沉静,笑容盈面,寥寥几句与眼神相遇,又制造了一种可以自然沉享的安全感。
还有热情,她身上创造不竭的热情。在不那么笃定的时刻,依然摇摇晃晃勇敢站出来,刻画她向往的生活。
开办茶空间后,婉容开始了公众号写作。少有写作的她时时感到“脑壳痛”,更深层的,是阅读与写作积累的欠缺。她报名参加市面上流行的各类写作班,收效甚微。某一刻她转念一想,不如我自己做一个写作工作坊,和更多人一起学习提升写作。可是她自己也不会写呀,鼓起勇气她找到了成都文化大家冉云飞老师。
冉老师讲话开门见山,直言不讳。她还是迎头而上,请他来工作坊上课、点评作业。“越批评、越骂我越写得越好。”她身上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,一杆子扎下去头也不回。工作坊一开始招不到人。她不放过任何机会。“2019年底那段时间,任何人都不要遇见我。遇见我,我就问:‘你来吧,来参加写作工作坊吧。’”
听到要写十二月、每天写400字,很多人除了摆手就是满眼疑惑。她拉住在Workface认识的朋友共建,得到两首短诗的文艺拒绝。她找到多个群体的伙伴,仍看不到希望。最后,她找到麓湖社群部的几位老师,终于获得肯定与支持。很长一段时间,她感到自己纯粹想写作的心,在沙漠上高歌……
第一期365天写作工作坊陆续招到了学员。2020年1月,报名参与的人数是28人,全年正式参与且注册了学号的有74人。365天每天打卡,每月有一篇小作文,长期不交作业的人还被她踢出了群。对热爱的事情,她是较线年疫情一年,冉云飞老师带着大家写了一整年。微信群里讨论热烈,直播分享交流,活泼多元的公众号呈现。更多人和她一起动笔写起来了,写每天所见所闻所感,所读书观影心得,写心底里随时起伏的波澜。
“我发现自己内心强烈的表达,写作让我更诚实地面对自己,用心投入扎根生活。”2023年,婉容带领大家又写了一年。邀请到写作大咖周成林、宁不远老师指导,策划写作坊的视频号和直播,在朋友圈她推出365天主题写作坊专栏,每天打卡写下两三百字的读书生活文字体悟。
读书不挑,既可主题阅读,也可随性翻阅。她慢慢掌握阅读的方法,找到写作的感觉。一天刷一本书,10万字一天读完不成问题。从逐字阅读到看目录、观点,挑章节读书,完成一个小时的结构化读书分享,十几分钟完成几百字的读书感悟,她实现了阅读写质量上的一个飞跃,向着她当初许下的“站起来能讲,坐下来能写”的小目标靠近。
“有时候,我们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,最终成为我们做过的最漂亮的事。”在一期年终复盘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中,婉容写道。
从茶空间做读书会,到麓客阅读社,再到枫藤读书会,七八年里广泛深度阅读和分享,塑造了一个新的2.0版婉容。
侃侃而谈,某一本书中观点信手拈来。她的脑子里全是书。书里的观点金句融合在一起,结构层次清晰构划出来,在一次次对外表达中,阅读写作分享反复淬炼中,愈渐清晰又融会贯通,思想进入了一个更深邃的隧道。
婉容评价自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,在新的领域不断尝试与突破。多年组织读书会的经历让她名声在外,一些陌生人也对她报以厚望。有一次,她尝试参加一个脱口秀演说,讲完后一位参与者告诉她:“你讲得也不怎么好嘛,本来以为会很好啊。”她并未感到失落,前行过程中她并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,也不怕暴露不好的地方,经得起阳光晾晒。
这里不再完全依附于某种固化的城市发展同心圆结构,而是创造出内部共识与身份认同,拥有区域性“地方力量”。人,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土壤。在“去精英化”“去中心化”的社群场景中,让参与者在“触碰人的需求”这一根源上达成理念共识,既关注被仰望的城市,也触碰被遗忘的人,既认可交流与连接的重要性,又对由此产生的可能性持拥抱态度。
某种意义上,麓湖的社群自治观念,映合了美国新新闻主义之父盖特里斯《被仰望与被遗忘的》一书中的观点。
“这里的服务太好了,物业连垃圾都要帮我们倒,还可以帮着遛狗。我跟他们说,不用了,不用了……”婉容说,社群是一群人的旅途,所有的探索是为了更多人来一起探索,打破“被服务”的天然心态,形成由被服务者到社区主人翁、到社区自治者的转变,形成本真—涌现—创造的正向参与螺旋,赤子之心由此呈现。
对于在麓湖创造的枫藤读书会,她写下《2024年何去何从?》文章深度思考。她想寻找十位视野伙伴,成为话题发起人。每个话题包含十场线下读书分享会,话题人类似项目经理,是责任人和兜底人,不仅擅长内容生产,还要控制分享质量,学会资源策划共享。
婉容的这一灵感仍旧来源于阅读,《禅与摩托车维修》里提到的“肖陶扩”。这是成年人实现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,最早在湖边讨论、演讲,帐篷边表演音乐、戏剧,还有不拘一格的游历、禅修,内容涵盖生活任一领域。
“话题发起人,实质是个人的一场‘肖陶扩’。目前的主题发起人是枫藤的1.0版本,模型是主动学习+输出。未来的线版本,模型是深度思考+讨论。更像是一个能提出好问题的人。比如主题阅读“国学经典”如果成为一个话题,话题发起人便会制造一个‘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’的深度讨论。”
近来,在阅读《走进美国社区报》一书中,她获得启发和伙伴们有了热烈讨论。做一份麓湖的社区报,记录下生活周遭、附近人的故事,让这里发生的所有鲜活和创造得以记录,激发参与感、认同感、共建共创的热情与责任。
出版人肯创建了《春泉希望行动报》的迷你社区报,一个人身兼出版人博鱼体育app下载、主编、记者、版面设计、评论写作和广告销售。每周四他会开车去附近小镇监狱为犯人讲经,只有5人,监狱里也有自己的报纸,讲自己的故事。肯还担任过35个机构组织的成员和负责人,为社区公园、图书馆、镇会议厅的修建多方奔走。他没有孩子,报纸和社区就是他倾注心血的孩子,2007年手术后他成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,而所有的坚持依然还在。
“肯是一个社会活动家,一个伟大的实践者。美国有97%的报纸都是这样的社区小报,最长的社区报已经了220年历史了。”
她喜欢看纪录片《掬水月在手》,盼望成为诗词大家叶嘉莹一样有着“弱德之美”的女性,持守、忍耐、坚定。她曾经在一个主题为“女闯王”的演讲中讲述这一并不“时髦”的心愿,意料之中未进入决选。但她坚定认为,在以独立自主为标签的“大女主”时代,像大地一样承载、包容,水一样柔顺、温和的传统女性样貌,依然最具有坚韧持久的生命力量。
她说读书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事,又认为“读书是最不重要的事情”,并把它作为枫藤读书会的 Slogan。她提倡尽量减少买书,因为买书太容易了,家里总有没看过的书,而书非借不能读也。
漂书,成为近来枫藤读书会的见面礼。大家一见面就忙着“还书或借书”,借回家看过的书还可以在书上留言。书在书友之间漂流起来,传递着彼此情感与价值观,成为枫藤美好而高效的读书方式。
婉容说,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,一起经历,一起看见美好的事情发生。就像在冬春交替的季节看着含苞待放的花蕾,一点点打开姿态,勇敢绽放。花与叶不离不弃共享春天,有些叶子更是环抱绿色不放,相守依偎。